国际会议的同传间,多是设在会场外围的一间长条型封闭屋里。通过巨大的玻璃幕窗,同传译员可以看到场内的一举一动。但是译员们彼此之间是隔离开的,一道一道的隔音墙,把同传间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小“箱”。译员们就一人一个“箱”地待在那里,仔细倾听着耳机里传来的一字一句,一边听,一边口中不停地翻译,通过面前的话筒传输出去。
林杰说,第一次进同传间的时候,连自己的心跳都听得见 那个场合里的人心如止水,或者说进入了一种“状态”,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和耳机里不断传来的“声音”。最身心合一的时候,词句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,像川剧中的“变脸”一样,打一个滚儿就换了一身行头,光光鲜鲜地出去见人。译员与发言者之间,不仅仅是语言同步,连思维都似乎同步了———你几乎可以猜测出他下一句要说什么。转换之间如行云流水,像在高速公路上飙车一样愉快……
“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诀窍的,”林杰说,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。在做同传的前一天绝不能累,绝不能熬夜,否则第二天脑子就木了。听懂了也译不出来。其次是当天不能吃得太饱,否则血液都跑到肠胃里了,影响大脑。当然也不能吃得太少,否则这么高强度的工作,撑不下来。”
我让林杰用一句话来形容同传间,她想了想,说:“像个网吧。”
一方面是每人一台机器,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。但是神经高度紧张之下,周围有一点轻轻的响动都会很敏感。其他译员咳嗽一下,吸一下鼻子,或者手中的笔“啪”一下掉在地上,听在译员的耳朵中,往往宛若炸雷一般。有时候,一些译员一着急,还会蹦两句口头语出来。有一次国际会议的场合,某位外国译员不小心译错了,就真真地在话筒里骂了一句&就像有些在网吧里做语音聊天的人一样。
还有些strong>同传译员,翻译的时候喜欢手舞足蹈,做大幅度的手势,比在现场讲话的人还激动。
不过有些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。有一次开会的时候,一位译员突然用非常难听的话骂将起来,而且半天收不住嘴。与会者惊愕之余,有人突然灵光一闪,摘下耳机去听发言者的“原版”。天哪,原来那位衣冠楚楚的绅士真的是在骂大街,而且用词更为不堪。
最有意思的是阿拉伯语的同传。因为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发言时,往往要先引用一段长长的《古兰经》经文。这一段话他们已经烂熟,所以随口译来,有时“赶”得比发言者还要快。引用得多了,译员们也有偷工减料的时候,就干脆一句“安拉”全部概括掉。但是这种“先见之明”往往靠不住。有一次在联合国大会的场合,一位妇女代表发言,大谈“妇女有权利控制自己的******,有权利选择流产”。讲了半天,突然话锋一转道:“联合国的机构应该……”那位译员竟然没转过弯子来,也顺嘴译道:“联合国的******应该……”
如果他只是一对一的翻译,这样娄子捅得还不算大。但在有些场合,同传译员们往往是“连锁”式的。尤其是一些小语种,需要译成英、法、中等多种语言时,未必全部找得到合适的译员。所以只能先由英语译员同传成英语、再由法语译员听着英语的翻译,同传成法语……在这样一根链条上,一头出错,那就会满盘全输了。 而这就像在网吧里,大家联网打游戏一样。
同传在中国凤毛麟角
林杰说,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,她在电视里看到同传译员们为中央电视台进行的战争报道,心中羡慕万分。
“有些人真的是很厉害呢,”林杰说,“除了我们中国的这些前辈,我还亲眼见过一个伊朗的同传,开会的时候来晚了。只见他急匆匆地赶进同传间,一屁股坐下,耳机往头上一戴,闭上眼睛,嘴里立刻就开始哇啦哇啦传译起来。”
她还知道,联合国的一些同传译员,技艺已经精深到了这样的地步:耳朵一边听,嘴里一边翻,手底下还能忙活着打毛衣……“我真希望自己能练得像他们一样,”林杰说,“这是我的理想。”
眼下,中国的同传队伍还不是很庞大。全国有足够水平进行国际会议同传的人,大概只有几百人。像金字塔一样,越是高处的塔尖,够资格的人数就越少。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组织国际同协会(AIIC)对会员资格的要求极严。AIIC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会员,中国会员不过20名左右。
今年春天,北京遭遇非典期间,许多国际会议取消。林杰没有了现场锻炼的机会,就在家里看原版的英语影片,看全套的美国科学纪录片———“探索”,一边听解说,一边练习做同传。
“当然啦,字幕要挡上,或者干脆背对屏幕。”林杰笑着说。
林杰告诉我们,前不久,欧盟同声传译培训班在中国招收了最新的一批学员。这一次她所在的部名额增加了不少。看来,欧盟与中国的这个合作项目,也是与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密切相关的。估计不久之后,林杰的同行队伍,又要有所扩充了。
“我希望我们每个人,都能有更多的机会。”最后,林杰这样说。
背景小资料
同声翻译,也叫“同声传译”,简称“同传”,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时各种语言相互转换。联合国开会时都有大量同声翻译在幕后工作,也就是说,同传译员一般都不在幕前,而是“躲”在幕后工作。它要求译出语和译入语几乎同步进行,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,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,首次采用同声翻译,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。
据资料显示,目前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,这是每人的平均所得。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,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1万元以上。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,从会议开始到4个小时算半天,4个小时以上到8个小时算一天。此外,客户还需支付同声翻译员的食宿费用、机票费用、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的一切费用。虽然译员不可能一年到头每日都有会议等着他们去译,但每年100天的工作日还是应该有的,这样算下来,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,每年年薪至少有四五十万左右。
同传译员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母语和至少一门外语的口头表达方式;其次要有非常稳定的心理素质,不能怯场;另外,还得掌握广博的知识。同声翻译人员应该是杂家。
相关词:女传译员的故事:做同声传译就像在公路上飙车(二)